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作文怎麼寫 教授有秘招 圖文/黃世麒

明、後天就是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豋場的日子,今年首度採計「寫作測驗(作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林于弘建議考生,多累積字詞、練習造句、不寫沒有把握的字句、避免出現錯別字,至少可拿到基本分數。
作文怎麼寫 教授有秘招
【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明天上場的國中基測今年加考作文,教師如何教作文,是一門「增能」大學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林于弘,針對寫作教學提出專業建議,期待老師在有限的課程時數中,運用策略,引導學生寫出漂亮作文。
寫作是所有國語文領域裡最複雜、最難教的部份。林于弘觀察到近年作文科師資需求量大,但多良莠不齊,最常採取的教學法不外乎「陪寫」方法,這也是數十年來,全台80%的老師在作文課上的作法:訂題目、規定字數,即要求學生開始振筆疾書。
「寫」的教學法有作用,但不一定合乎效益。多數家長認為學生有寫,亦即達到練習目的,但其實寫作教學的基本問題是「循序漸進」,亦即一連串訓練與系統化練習,沒天份也沒有關係,引導想像力等於在作文之前,拋一些問題、給予一些思考點,讓文章脈絡出現。
秘技一:累積字詞 練習造句
一篇作文約在600字左右,林于弘認為作文的最小單位在「句子」,句子的教學若成功,一篇作文也就呼之欲出。「詞」是句子的基礎,多多造句練習絕對是練詞句的不二法門。句子造好後,即可謀篇。林于弘建議以「短句組文」開始,再由短文進階長篇。在課堂上可多設計如「十二生肖造句」等成語遊戲法,奠定應用句子的基本功力。林于弘說,字詞訓練耗時,成效不彰,建議直接以「句」開始。
秘技二:參考範本 抓關鍵字

句子拉長後,就是文章的基礎,實施此種方法時,應要求學生區別「我手寫我口」的口語化文句。一般學生害怕寫作文不外乎怕長,不會寫;林于弘建議先給一篇好範文,邀學生練習下標題。例朱自清的「背影」可有「父親」、「父愛」、「離別」等等題意,訓練的過程在加強學生歸納文章的能力、判斷標題好壞。
秘技三:草擬大綱 描述細節
老師剛開始可要求學生先寫第一段,開頭約100字的部分,要求學生概要文章;或先寫大綱,分4到5段,每段只能寫15字。此「泡奶粉法」可去除學生長篇大論的恐懼感,回歸正視文章基本架構面。林于弘說,教導的主要策略為「先想」、「先講」再到「局部寫」、「全部寫」;引導學生觀察,例如描寫一個人,就有外觀與內在的不同,可由外而內,層層細分:眼睛、頭髮、鼻子、嘴巴、高矮、胖瘦、穿著、動作、氣質、談吐、風采。每一樣都是寫作的素材,每一點都可以是發揮的空間。
「爸爸」可相同於「父親」、「媽媽嫁的對象」、「不善表達情感的男人」、「ATM提款機」等,每一個人想到點不同,也就增加了寫作的廣度,以及文章的豐富性。
先由口語的練習開始引導發想,降低學生的疲憊感。訓練的順序由句子,到短文,再到大綱架構;一篇文章從不有趣到有趣,需要老師循序經營。林于弘說,再用心一點的老師可按照學生程度的不同,再給予個別的建議,避免全班的發想偏向同一方向。
秘技四:閱讀經典 培養感受
林于弘說,「生活經歷」以及「閱讀」為寫作的重要根基。學生因年紀小,只能靠閱讀補足生活經歷。老師需以鼓勵式建立學生閱讀習慣,以「小碩士」、「小博士」等檢核制度督促學生。閱讀材料方面,建議以「經典」為主,林于弘推薦《三國演義》,此書融合歷史、故事、情義等多重素材,為一優秀讀本。
網路介面與語言雖令國文老師詬病,但多媒體素材其實不失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利器,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以軟體遊戲法結合教學不但抓住注意力,且互動介面佳。林于弘舉例一學習注音符號軟體,以互動遊戲法達到帶領聽說讀寫的功能,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學習效果佳。另外,針對「六書」的學習,多媒體媒材可達到動畫顯示、測驗選答等功能,在學生對象形、指事、形聲、會意等體會上,會比教室內一般教學來的好很多。網路上隨處可見的媒材,只要教師稍加搜尋,即可安排生動有趣的課程。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世 界 各 國 閱 讀 實 況 分 析── by陳麗雲
摘自「天下文化」之「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

壹、閱讀之鑰: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許多國家大力推廣閱讀運動,尤其是兒童閱讀,而且把閱(聽)讀的年齡,降至新生兒,藉由閱讀習慣的養成,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知識經濟的競賽中打樁立基。
*曾志朗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自小養成閱讀習慣,等於有了一生都能有的智慧。布朗奇(David Blunkett)說:「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
*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而且愈早啟蒙愈好。大腦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且閱讀是一種「主動」的訊息獲取探索歷程,可激發想像力,從而「有中生有」激發創造力。

貳、各國推展閱讀的深耕
O.E.C.D.(經濟國家發展組織)在二00一年底公佈的P.I.S.A報告:有多少公民具備最高的第五級閱讀能力,是攸關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學生喜愛閱讀,未來才能成功終身學習。

英國:打造讀書人的國度
推出「圖書起跑線」(Bookstart)鼓吹親子閱讀。布朗奇說藉著閱讀年的推動,改變英國人對於閱讀的態度,重拾閱讀的樂趣,「打造一個舉國皆是 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
*「讀我」(Read Me)搖身一變為「繼續讀下去」(Read On)
*日本:兒童閱讀,讓希望與夢想起飛
教育體系把推動兒童和青少年閱讀,視為改善校園秩序的良方。國際兒童圖書館的創立就具備極大的象徵意義。
*指定4月23日為日本兒童閱讀日。
*「晨讀十分鐘,快樂一輩子。」
*美國: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
*把暑假當作推廣閱讀風氣的黃金時間。為孩童朗讀故事,「暑期閱讀之樂」。
*「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No Child Left Behind)「閱讀優先」作為政策主軸。
*加拿大:培養閱讀人,及早開啟夢想之窗
「培養閱讀人」,「閱讀能帶來希望,開啟生命之窗。」所以,特別側重培養幼兒、學齡兒童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種投資,就因為是針對小孩,如果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因為小孩很快就長大了。」
*「閱讀不僅是拿起一本書,而是改變許多人的生命。」(布莉森)
*澳洲:不用課本,培養一流公民
校長應為學校創造有利於學生閱讀的環境與氣氛,老師也安排時間分享「明確教學法」(explicit teaching),讓老師有能力與魅力吸引學生喜歡上課,快樂學習。

参、立足世界觀台灣:
推動閱讀的道路、

有愛書的大人才有樂讀的孩子、

許孩子一個閱讀的未來

肆、閱讀運動的推手:
各企業、報社、民間團體、出版業者、兒童文學作家、「悅」讀人

*「一個從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為孩子提供協助的。」希望孩子樂在閱讀,更不可忽視的是周遭大人的角色。
*「閱讀的用處之ㄧ,就是讓我們對生命的變化有所準備。」(耶魯大學教授卜輪)
* 書本,是孩子一生的領航員,閱讀即未來。最能夠創造財富的已不是擁有土地、礦山等資源,而是知識。一切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又都自「閱讀」開始。
*閱讀即未來。

吉利蘭的詩──「閱讀的媽媽」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 媽媽。

國語文的重要性 陳麗雲


語文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本能力,是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助力,更是個人及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面向,全世界學習華語的趨勢,正方興未艾。近年來,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環境方面,均產生了急遽的變化,而在教育方面,在未來社會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承擔著包括人才培育、價值觀念引導,國家競爭力提升、社會風氣轉移及文化傳承等重要任務,而這些任務的達成,最重要的是要依賴語文教育的落實。語文教育,以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傳授知識與技能,全面提升國民整體素質,增強國家競爭力,為國家在新世紀的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一、 語文是國家文化的命脈
我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年歷史,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文字,有悠久優秀的文化,有高尚的道德表現,體現於國語文的實質內涵,即是:語文是國家文化的命脈。美國某教授曾說:「將來世上只會留存三種語言。一是美國英語,一是法語,另一種就是中國語。」可見本國語文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流行必備的語言系統,亦是我民族構成的要素,文化傳承的命脈。有一句諺語:「 語文是民族的靈魂。」同樣的,文化的失落等同人民失去了靈魂,國家的根本基礎會因而受腐蝕,終至連根拔起。不能落實語文教育,不僅波及國家的莘莘學子,連國家的“精英”也不能倖免。在語文教育功能不彰顯的情況下,不僅會造成文化的迷失,國家意識當然也蕩然無存。
語文是我們與人交際來往、接受與傳遞的工具。換言之,語文是一種「文化」,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語文負載著多采多姿的文化,包孕著無限豐富的人文精神。民族感情能交流融洽,知識能充實發展,唯有人人具備語文的能力。所以,語文是文化傳遞的工具,透過語文的學習,加強語文能力,使學問精深,研讀聖賢文化古書,方能承續中華文化命脈。
中國語文之美,美在其音樂性、繪畫性及其意義性。中國語文屬於「孤立語」,因而字詞位置改變或放置的改變便產生不同聲韻及不同意義。如: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回文)
夢想不只是夢想,夢想以智慧作梁柱。(頂真)
這些實例不僅可使學生學會修辭技巧,更有助於學生體會出中國語文之美。語文是一面鏡子,通過語文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等情況。學習語文可讓學生透過語文了解中華文化。語文中蘊含著各國不同的文化意涵,語文使用方式始終受文化意識的制約,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就會直接影響造成相異的語文,帶來語用差異。如「東風」在中國是象徵溫暖的,使草木萌芽、萬物復甦;「西風」是無生機的,蕭颯冷寂的,甚至可能帶來災害。然在英國,恰恰相反。可見學習語文可見證語文意義及其文化之美。
小學國語文教育為國家文化命脈之所在,小學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由古至今,人們用語文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語文教學的一重要內容是教學生學習語文表達,語文表達的一般要求是準確、鮮明、生動。語文的表達都是在長期言語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從中可體現中國人的人生價值觀、審美觀。換言之,語文是一種文化。學生透過語文學習用文采表達意思,進而表達思想,了解中國語文意義之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的人,是故,語文是國家文化的命脈。


二、 語文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
「九年一貫」的語文學習領域中,基本理念敘述得很清楚明白:「語文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柢,語文學習應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語文是溝通情意、傳遞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教育應提升學生思辨、理解、創新的能力,以擴展學生的經驗,並應重視品德教育及文化的涵養。」
語文是工具學科,語文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不言可喻。國語文能力的良窳,關係到學童多數學科或學習領域的表現。語文教育是國家教育的基石,是整個教育的靈魂;語文能力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它不僅使語文學習更為明晰,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換言之,語文是學習所有一切學科的基礎。
語文也是重要的交際工具,透過語言文字,方能進行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語文基礎好,學習其他學科就有較好的成績。譬如:兒童在國語文科中,受過閱讀訓練,就具備理解、思考和推理能力;一遇到數學科的應用問題,就能即刻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而思考立式,推理演算;對於音樂教材的歌詞,也能領悟與欣賞;學習社會及自然領域的知識,也因閱讀後,即能領悟,而會把握教材重點,解決學習困難;它如體育、美勞理論的學習,綜合活動等,也都與國語文有密切相關。語文能力強者,學習能力亦強;反之,語文能力弱者,學習能力亦較差。是故,國語文教育,是奠定各科學習的基礎。
語文是門人文學科,要學習各科、各領域的知識,須以語文做基礎;學習數學、自然、社會等等學科所有的活動研究、討論、發表,都須用國語文的能力。語文能力強者,對於各科教材領悟的能力也強,可利用思考推理的能力,了解各科知識,豐富常識。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小學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養成基礎;小學語文教育為一切學科教育之母。由此可知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是學習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是故,小學語文應在一般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更加擴大視野,展開更廣泛的研究,我們須正視且須加以重視其重要地位。加強「雙基教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必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的顯著特點是整體性,範圍是廣泛而複雜的,凡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對象,皆可劃入語文的範疇。語文的廣泛性決定了其是各學科的基礎,是學習和生活的工具,是故,國語文和各領域、各科知識間的學習是相互聯繫,唯有透過加強國語文的學習才來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換言之,語文教學是一整體,立足於這基本框架中學習語文的林林總總,正是學習各學科之基石,這正驗證語文教育為一切學科教育之母,語文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

三、 語文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資源
語文在學習領域中,一直佔著極重要的地位。語文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思想的產物。培根曾說:「讀書可以成為完全的人,會話可以成為有準備的人,作文可以成為恰當的人。」語文是思維的工具,可傳達思想,啟發思考;語文是發表思想的工具,是競爭的基礎,是促進社會生活的利器。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以「腦力」決勝負的時代,知識經濟的顯著特徵有三:一是經濟發展可持續化,二是資產投入無形化,三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故知識化、創新化、全球化是其重要指標。創造力是其重要指標,創新、創造、創意是決定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及必備能力,要具有競爭力,就要有創造力。培養創造力與高競爭力,唯有從語文教學入手。
語文能力是學習所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由國語文表達出來讓我們學習的;學習能力強,競爭力自然增強,是故,國語文能力強弱是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21世紀全球競爭激烈,各國的競爭力繫諸人才培育,欲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培蓄國家競爭力,為透過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才能達成。科學化的今日,知識快速更新,今日的新知恐會成為明日的舊聞,學習不再只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利用新知識的過程體現的創新知識,表現的創造能力,而此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首重於語文能力。潘仲茗:「關於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不再把課堂看做單純傳授知識的講壇,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特別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語言與思維能力培養。」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透過語文教育培育莘莘學子創造力意識和創新能力,國家多培養些創新人才,國家競爭力自是與日俱增。如何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語文質量提升,提高國家競爭力,是我們教育亟待努力的目標和職責。欲提高國家競爭力,須加強思維訓練,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維訓練,誘發學生創造力,爲培育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語文結構是一包含多項的綜合體,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以語文知識、生活體驗和文化教養為基礎,以思想品德、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為指導,形成一個完整統一體。
當學生語文能力強,感悟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加強,從中體現中華文化之美,學習各知識當更輕而易舉,人才輩出,國家競爭力自然強。是故,國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國家文化的命脈,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提升國民語文能力就等於提升國家競爭力。我們當重視加強語文教育,使語文學習成為國民生活內涵的重心,有日漸成長的國民,才能有不斷發展的社會,才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學生語文程度低落之因及補救之道
--以「作文教學」為例
陳麗雲

  作文是學生思考能力的表達工具,然學生大多害怕作文,且視作文為苦差事。事實上,寫作可以是件快樂的事。作文實力的培養,須靠長久努力,涓滴累積而成。平時多讀、多寫、多觀摩,以奠下良好的寫作基礎。希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使其願學、樂學,須用對方法,方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
一、「作文」的重要性
(一)、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最高表現
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是衡量一個人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尺度。現代學生都必須具備駕馭文字的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靠文字表達情意;作文教學的成功,正是達成此目標的重要途徑。作文最大的好處是能將思想情感訴諸文字傳達出來,讓他人明白,產生溝通交流,甚至獲得共鳴!簡單的說:所有的學習都是互動的,當互動產生障礙,學習成效就會產生很大的折扣;許多數學成績較差的同學,有48%的原因是來自於"看不懂題目",這就是語言溝通產生障礙,是以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
(二)、作文是思維能力的訓練
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傳承,美國、英國、瑞典、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在教育學習階段,均重視語文寫作表達能力的訓練,而作文教學則是語文寫作表達能力訓練最重要的一環。而且作文是一種綜合的訓練,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思維能力的訓練。藉由作文可以檢視學生是否已理解並能靈活應用本國語言與文字,並訓練學生的思考、理解、推理、創作等能力。面對其他相關的科目,包括:數學、英文、理化...等,所有相關學習項目,都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接受度。是故,作文能力要強,就是必須加強"思考"與"理解"能力。
二、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 學生作文程度低落之因
目前寫作教學出現不少困難,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是一般學生並不認為寫作可以讓他們流露心中所思、所感;教師亦難只憑學生的作文辨別班中同學個別的性向與感受。一般作文教學流於教師主導、學生被動。事實上,寫作是一門藝術創作,應有效的讓學生表達創意與情意。
作文教學最大誤區是把作文當成技能操作和技藝炒作,背離作文教學根本宗旨--育人。這與考試領導教學的誤導及急功近利的教學觀有關。觀之現今的教學環境,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有:
(一)、單獨教學,欠缺統整;教材設計,雜亂無章:
多數教師對於作文教學並不全然有研究,大多單獨進行作文教學,且沒有完善的作文教材可以借助。研究顯示:[1]普遍缺乏指導學生安排段落、靈活運用文字表達、審題的能力。坊間雖有作文指導書籍可供參考,但內容往往零散欠缺系統,未能切合教師和學生需求;縱使有心的教師利用坊間指導教材充實,也流於現學現賣,難有系統指導,學生作文能力自難有起色。
(二)、節數縮減,排擠課程;進度緊湊,有心無力:
作文能力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和引導的。然九年一貫實施後,國語文課只剩下五堂,教學節數的嚴重減縮讓老師急著趕進度,大感吃不消,其教學品質可想而知。國語文節數偏低,教材分量仍沉重。教學時數不足,教師壓力倍感沉重。疲於奔命之餘,當然就無力關注到須用心力去累積經營的作文教學,語文能力自然低落。
(三)、教法僵化,引導不當;命題呆板,沒有變化:
由於教師缺乏指導的智能,教學若不夠生動活潑,未能善加引導學生,讓一向視作文為畏途的學生,對作文更是雪上加霜。多數的作文採命題作文,在上作文課時,才臨時想一個題目讓學生書寫。然命題的方式未必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經驗,命題呆板、教法僵化,學生厭學、教師厭改。
(四)、口述作文,缺少指導;基本能力,未加訓練:
低年級先由看圖及口述作文開始,然若未引導,甚而未加指導,學生升上中、高年級,對作文還是一竅不通。作文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由聽、說、讀、寫逐步累積推進的,若只是文字的堆疊並不能形成一篇好文章,尚須真摯情感、精確語文來傳情達意。是故,基本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五)、只重批改,忽視欣賞;批改不當,勞而無功:
作文教學重點不明,教師批改作文時,這刪那改,學生收到時或失去原
樣,批改完並未針對為何如此批改之因加以討論或實施欣賞教學。有的教師的評語「文情並茂」,但孩子卻「不之所以然」;評語過於籠統則失之具體,學生還是不知如何修正缺點。因此,作文教學對師生而言都是事倍功半的苦差事。

綜上所論,再加上文體應用教學狹隘,學生學習興趣低落,對於作文教學,教師們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作文教學,既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能確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我們亟待努力的重要課題。
三、添加枝葉,踵事增華~~提升作文能力補救之道
(一)、引發學生興趣
  作文在日常生活中,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生活中大小事都須使用的語文表達,更突顯國語文教學在作文學習上的必要性。是故,提振孩子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其方法有:
1、運用對話,進入主題
   小朋友因為求知慾強,非常喜歡發問問題,因為發問可以引發產生心
智活動並作回答的語言刺激,善用對話可以很快地引導小朋友進入作文寫
作。若小朋友講得不完全,師長應作補充。為鼓勵主動發表意見,除了口
頭立即給予肯定外,尚可以設定獎勵辦法,如記優點一次,或學習態度累
計加分等,給予適當鼓勵。
2、善用環境,營造情境
   教學配合情境教學才能收教學實效。如聽到"我的未來不是夢"歌曲,腦子直接思考的是未來、是理想,在這曲調中所啟發的思維,就是語言學習最好的範例。教師可善用視聽媒材和時代趨勢,營造情境,播放小朋友喜歡的歌,注意歌詞的內容,跟小朋友一起互動,不僅可以增加小朋友在語言上的能力,還可以增進師生間的互動。
3、訓練留言,輕鬆簡短
   認真的老師有的會要求小朋友寫日記,其實日記對小朋友來說不容易產生興趣,因為小朋友會認為那是一種功課,一種負擔,如果採留言的方式溝通,孩子可以寫下今天的心情,做了什麼事,看到了哪些好玩的事情,順手寫下即可,不需寫太多,如此的互動較為平易近人,而且小朋友也可以多看些文章,對於文章的格式也較為有所認知,學習較無壓力。
4、依其心智,訓練發展
小學作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訓練孩子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須視乎其心智發展,如:低年級予以句子訓練;中年級進行段落訓練;高年級進行篇章訓練。這些都須建構在孩子的認知心裡發展基礎上。再如低年級學生主要從事讀、寫、算入門的活動和遊戲活動,故這階段寫童話體作文最能激勵兒童積蓄思想內容,發展他們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現的語言功能。中年級學生主要從事比較系統的讀、寫、算學習活動,故這階段寫實的作文訓練要發展其語言能力,故作文可主要寫真人真事,表現周圍生活。高年級則可教會學生寫各類實用性的作文,包括較複雜的記敘文、應用文,寫簡單的說明文和議論文。
總之,根據孩童心智發展階段,指導其發展各種不同的語言交際功能,方能事半功倍,教學語學習相輔相成。
(二)、改變教學方法
傳統作文教學是教師命題後,直接講解大綱後寫作,既抽象又模糊,又難引發學生興趣。變化教學,提供寫作技巧的練習,才能提升學生作文能力。
1、情境作文
學習情境會影響學習成效,這是眾所週知的事。安排適當的學習情境,以利學生蒐集材料,激發其寫作靈感,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情境作文是基因於小學生生活經驗並不豐富,又對生活週遭充滿好奇,因此,藉著製造情境提供素材;而若能在自然情境下,安排寫作,自是理想不過。進行此教學法,須把握要點:讓學生共同參與佈置情境、積極營造和諧良好環境、適度使用視聽器材引導。
2、編序作文
編序教學法(Programmed instruction ,簡稱PI)是把教材內容詳析後,分成若干單元,各單元間依先後層次,予以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羅秋昭老師所提的「分格寫作」,其用意亦是如此,故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編序的方法很多,可依課文編序(主要是結合聽、說、讀、寫、作,然易於流於零碎,高年級較適合。),亦可獨立在課文之外,另作編序。進行此教學法,須把握要點:注意教材內容配合學生學習起點、了解編序優點,因應個別差異刺激學生學習、避免提示太過,使學生陷於被動,文章過於雷同。
3、啟發作文
學生所產生的各種不同反應,透過教師的肯定、接納,使學生做合理的概念統整,進而肯定其寫作能力。陶倫斯(Torrance)曾提出創造教學須注意有五:
(1)、尊重兒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誕無稽的問題。
(2)、欣賞兒童表示出的具有想像與創造性的觀念。
(3)、多誇獎兒童提出的意見。
(4)、避免對兒童所做的事情給予肯定的價值判斷。
(5)、對兒童的意見有所批評時,應解釋理由。
其體現於作文教學中亦同。是故,教師若能以寬闊的胸襟接納學生,肯定孩子,那麼作文教學應是多采多姿的活動,學生樂學,學習能力自然大為提升。
進行此教學法,須顧及實施對象,從事準備活動,決定寫作方式。教學前,先由學生選擇用何種方式來完成一篇作文。教師可提供以感官、接力、成語、故事等趣味化討論方式,分組進行蒐集材料的工作。教學時也可教導學生透過仿作、改寫方式寫作,之後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剪裁想像內容,創作出知、情、意三方面俱佳的作品。
4、引導作文
所謂「文無定法,貴在自得」,然學生須經教師適切的引導,方能事倍功半,此乃引導作文最主要目的。進行此教學法,須注意知要點為:教師本身須具審題、蒐材、辨體、裁篇的能力;教師須掌握要點,隨機指導學生自我修正文詞;借助圖表解析讓學生認識文章組織。引導作文基本精神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要從旁適度指導。
5、分格訓練
分格訓練法就是把一篇作文分成幾個小段來寫。[2]一次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對孩子或許感到困難,但是五十字就容易多了。教師先設計好題目,每天回家作業寫一小部分,四、五天之後便可「零存整付」,連綴完成一篇文章了

(三)、結合遊戲式創意教學
創意教學的教師角色已從「官定課程的執行者」轉換成「課程設計者」,從「知識的傳授者」轉換成「能力的引發者」。遊戲式的創意教學是透過活動設計的趣味性教學法,不只過程生動有趣,受學生喜愛而熱烈參與,而且變化多端,最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思考潛力。近幾十年,發展心理學,智能研究與其有關學科的研究,都指出遊戲對人的成長十分重要。中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是由遊戲開始漸發展為學習活動。[3]真正的遊戲環境,使人放下重擔,從而引發我們的內在動力,以實驗、發掘、發現的精神去形式和回應。遊戲教學法其優點包括:加強吸引力和注意力、增強記憶力、引起聯想及加強決策能力、得到直接的經驗、應用、實踐知識。是故,教師可借助遊戲式的創意教學法來改善作文教學的質素。
筆者認為:寓教學於遊戲,就是最好的方法,換言之,「勤有功,戲也有益」。教師揮灑創意設計一些語文遊戲,在課堂間伴隨實施,教學和學習不再枯燥,學生學習動機大為提高,成績日益進步。不僅可以增加上語文課時的樂趣,亦可增加語文基本能力。作文能力的累積就可從遊戲式教學涓滴累積,如:「有感而發」各種感官的訓練(超級變變變、句子化妝術、五味雜陳大公開),常用的「文字接龍」、謎語、笑話、「語詞接龍」、「謎語猜想創作」、「團體接力法」「現代倉頡文字創作」等遊戲都是可挹注作文教學。
(四)、改變僵化命題
在命題方面,師生都戴上「綠色帽子」來發揮創意,[4] 採共同命題或部分
命題,解決命題呆板、僵化的印象。胡鍊輝(1997):「教師命題時,除了經常固定命題外,作文體裁也偏向記敘文。」其實,讀書報告、新聞採訪稿、信件、便條、童詩、童話、劇本、甚至笑話都可做為作文題材,如此靈活變化,方有趣味。
(五)、訓練寫作能力
1、明定作文篇數
學生語文能力普遍不理想,已是不爭的事實,教育部有鑑於此,已全面
啟動提升中小學國語文能力及作文表達能力方案,規定各級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寫四至六篇的作文,每校也要訂出具體的閱讀計劃,必要時這項規定也可能增列於課程綱要中。
2、鼓勵大量閱讀
胸無點墨是故無話可說,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可透過大量閱讀來豐富充實人生經驗,提供寫作材料與知識。然光只是「讀」並不能提升學生能力,而是要看好書,愛讀書,讀出書的況味,這就需要教師長期引導了。學生只靠讀課本是無法提升作文能力,課文雖說大都是一時之選,多是名家改寫之作,然開放一綱多本所編的課本亦有錯誤百出之弊病,學生讀得少、讀得不夠好,語感能力不足,文章自然不好;換言之,補充閱讀教材,以「閱讀代替寫作」、「閱讀帶動寫作」,以書來代替聲光影像媒體,必能提升優質作文能力。
3、使用「先放後收」
「先放後收」的策略可鼓勵學生大膽「放」開來寫,「放膽」、「放手」,是指寫作文時,不使學生感到不必要的束縛,解除心理上對於作文「要求」、「規定」等壓力,自由自在寫作。[5]也可透過集體的腦力激盪、集體創作,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協助其分類、組織,最後成文。基本上此法是鼓勵學生勇敢放手去寫、去想像,克服畏懼作文的陰影。
4、強化技能訓練
作文技能的訓練可透過讀寫綜合訓練,和習作、和平常的課程學習相結合;值得一提的是:說話的口語訓練要加強,試問:連話都說不清楚、表達不完整的學生,我們怎敢希冀他能寫出動人篇章?是故,加強說話訓練是重要的。
(六)、全方位、多角度學習
教師為恐教學時數不足,可充實專業知識,有效引導學生寫作,補充作文教學教材和教法觀念。實施作文教學時,教師還可讓學生做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胡性初(1998)於《修辭助讀》中提到:全方位學習修辭是隨時隨地都要講究修辭、學習修辭。如舉手、投足、穿著、言談、眼神、臉色,乃至於沉默,都不忽略修辭。而多角度學習修辭,是指既向書本學習,又向社會生活中的各階層人士學習。比如從話劇、電視、電影、廣播、相聲、聽課、相互交談時皆可學。(PP.10-11)體現於作文教學時,其理亦同。國語文教學時數如此不足,教師可在上其他領域課程時,隨時隨地指導學生語文,諸如:綜合活動、藝術與人文領域等等,皆可透過全方位、多角度指導學生用語的文雅技巧,學生把握住學習的時間和機會,能力自然會提升。
(七)、修正批改方式
教師應重批不重改,批改完之後重要的是欣賞教學,讓學生透過對照比較
欣賞優劣,分辨什麼才是好文章,否則,作文只是一個分數的代號,對學生學習意義不大。文章透過對照、比較,讓學生從具體的對照中,知道如何寫才是優美,如何寫是不當的。有比較才有鑑別度,一切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比較才顯示出來,語文也是這樣。」(呂叔湘,1983:137)區分事物的異同,第一步就是比較,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葉聖陶先生論及教學方法時認為:「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葉聖陶,1980:59)。是故,批改之後的欣賞、比較教學才是更重要的。
批改方式除教師自己批改外,也可透過全班共同批改,或學生相互批改。然批改前須先向學生解說批改之要點,以免造成學生間衝突。

四、結語
作文是國語科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讀書、識字只是手段,語言和文字的
適切表達,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換言之,所有的語文教學課程都是爲了作文做準備。作文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是語文學習表達的極致。學生視作文為畏途,只有教師多花心思,從生活化入手,合乎孩童情境,落實課文內容及結構深究,充實專業技能,設計活潑生動教材和教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只要願意努力,作文能力必能提升。國語文教學的成敗,影響文化的傳承和國家的命脈,乃百年大計,欲提升語文能力,當從作文始,將作文教學實質由「工具性」提升至「文學性」、「人文性」的美學。

參考文獻
江惜美(1994)。國小中年級作文教學法論析。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舉辦之「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P.263-276),台北市。
吳立崗(1994)。用活動心理學原理指導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載於國立台北師院舉辦之「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P.007-321),台北市。
呂叔湘(1983)。呂叔湘語文論集。台灣:商務印書館。
胡性初(1998)。修辭助讀。台北:書林。
胡鍊輝(1997)。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
張文新、谷傳華(2004)。創造力發展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
鄭同元、鄭博真(1997)。作文修辭指導。台北:漢風。
羅秋昭(2000)。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羅華木(1988)。國小作文教學的檢討與展望。小學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P. 193-203。
[1]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取向--認知取向》。高雄:復文。鄭博真(2003)《作文教學革新》台南:漢風。
[2]羅秋昭(2000)。《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P.213。
[3] 對於幼兒來說,思維的創造性主要是在遊戲中發展起來的。進入中小學後,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形式;學習活動成為兒童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主要形式。在學習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通過有意識、適當的教學,及兒童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活動,創造性思維逐漸得以發展。是故,創造性學習成為學齡兒童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發展及表現的重要形式及途徑。(張文新、谷傳華,2004:325-328)
[4] DeBono(1999)提出六頂思考帽的顏色各不相同:綠色思考帽,代表創意與新的組合;黃色思考帽,代表樂觀,包含著希望與正面思想;黑色思考帽,代表的是負面的因素,為什麼不能做;紅色思考帽,代表情緒上的感覺;藍色思考帽,代表思考過程的控制與組織;白色思考帽,代表客觀的事實與數字。(轉引自張世彗,2003:244)
[5] 羅秋昭(2000)。《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P.198